
过去十年,中国卖家在巴西电商平台上一路高歌猛进,身份也悄然从“跨境发货的海外商家”,变成“在巴西注册CNPJ的本地卖家”。但一个关键问题始终没有被真正解决:如何能够真正的在巴西更灵活地做生意?对此,一家由中国团队创立的跨境金融科技公司NexaPay,给出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。
从一开始,就不是“另一家收单公司”
由中国团队创立的NexaPay,是一家专注拉美的跨境金融科技企业。与大多数支付公司不同,NexaPay 从创业第一天起就做了几件“反直觉”的选择。他们不做收单,不追求大而全面的多币种钱包,不单纯依靠监管更友好的发达市场,而是将目光聚焦巴西等存在外汇管制的拉美国家。
与其他跨境支付平台不同,NexaPay将服务对象选定为一群看似“小众”、却高速成长的客群——那些已经在巴西注册CNPJ、成为本地卖家的中国平台商家。因为他们始终认为,跨境贸易瓶颈的核心从来不是“再复制一个多币种钱包”或者再开启一个虚拟收款账户,而在于把中国商户真正进入拉美本地金融体系——拥有一个被各大平台认可、能用于日常经营、并且不会增加法人内部治理风险的同名银行账户。换言之,NexaPay的目标不是让商户“多开一个账户”,而是让他们能够在巴西真正灵活地做开展业务,而非被绑定在某一个平台上。
机会成本,是更隐秘但巨大的浪费
过去半年里,NexaPay已通过平台回款产品,帮助大量平台卖家顺利完成本地收款与跨境回款,这一链路已运行得非常稳定。但在和商家长期合作中,NexaPay发现了一个更隐蔽、却影响更大的痛点,商户缺少一个可被多平台认可的巴西同名结算账户,即便商户勉强在本地银行开出同名账户,也担心法人掌握账户后擅自挪用资金;这就意味着,商家入驻其他平台的节奏被拖慢,本地广告、物流、供应商等付款也受到限制。事实上,对于商家来说,效率低下导致的机会成本,远高于支付手续费等显性成本所付出的代价。
不少“B2B”支付公司为了解决上述问题,纷纷推出“多币种账户”,也即,与银行合作为商户开立美元、英镑等可自由兑换货币账户,用以更快速地进行资金的回笼。这在欧美等发达市场的确行之有效,但在巴西,由于外汇管制与本地监管要求,简单复制多币种账户模式无法解决巴西雷亚尔(BRL)资金的去向合规性问题,且电商平台在巴西的绝大部分结算款,必须通过银行转账打入企业同名账户,而非简单地通过Pix转账或其他支付账户从而完成收款。这就意味着,“多币种账户”在巴西很难满足本地审计、税务和平台对“同名结算账户”的要求。
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NexaPay在与巴西本地银行、合规团队多轮沟通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,打造了专门服务中国商户实际受益人,但运营主体却是巴西实体的同名本地银行账户。
从“麻烦”出发,“差异化”的核心是真正走进去
即将上线的为巴西实体(CNPJ)开立同名本地银行账户,是NexaPay与巴西本地银行合作专为中国平台卖家打造的独立账户,该账户能够支持电商平台通过银行转账直接支付结算款,并实现全程API处理、填补了市场长期存在,却无人真正突破的空白。
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“符合平台要求的同名账户”,账户抬头与商户巴西实体(CNPJ)完全一致,可被电商平台作为正式结算账户绑定,且入账路线透明、可审计、可追溯。全链路基于巴西监管体系设计,与巴西本地银行系统API直连,可实现秒级入账与信息回传。在安全性上,NexaPay解决方案独具优势:账户只与NexaPay商户后台及API绑定,所有操作均需通过系统指令完成,法人本人并不能直接登录查看账户,也无法操作账户资金,从根本上减少内部治理风险。
NexaPay坚持的不是做“更便宜的支付方式”,而是从商家在巴西遇到的真实问题出发,构建行业里第一套愿意在外汇管制、监管复杂、沟通成本极高的环境中投入深耕的基础设施。
不是复制中国模式,而是构建本地经营基础设施
无论是平台结算回款、本地付款、支付链接,还是即将落地的CNPJ同名本地银行账户体系,NexaPay始终坚持同一条路线:不做空中楼阁式的产品,而是从商家在巴西遇到的真实问题出发,不做简单复制中国模式的收单公司,而是在外汇管制严格、监管复杂、沟通成本极高的市场中,真正“走进去”、按照本地监管体系与银行体系的要求重新设计链路,搭建一个可以长久使用、可审计、可追溯、低风险的巴西本地经营基础设施。
对平台卖家而言,这不只是“多了一个账户”,而是多了一套可扩展、多平台、低风险的巴西本地经营底座,让巴西市场从“短期过渡的渠道”,升级为“愿意长久经营的市场”。
本地账户体系,是NexaPay打造巴西经营底座的起点
随着本地账户体系的推出,NexaPay将继续围绕巴西及更广泛的拉美市场完善这套“本地账户+合规结算+跨境回款”基础设施体系,并延展到多平台入驻、本地采购、本地供应链、本地税费和合规等更多的真实经营场景,同时赋能至更多提供支付和金融的合作伙伴,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商户在全球化的路上,走得更稳、更长远。

